长江日报讯(记者魏娜 通讯员王晨 张琥)9月11日上午,家住秦园路的严先生扫了一辆自行车,骑到梨园广场与朋友见面。他平时上下班都是开车,周末想骑一段自行车活动一下,他沿着徐东大街一路骑行,发现非机动车道很连贯,除了等红绿灯,一路基本没有遇到阻碍。“以前总觉得武汉没有非机动车道,出门就习惯开车,如果都像徐东大街这样设置非机动车道,肯定会有更多人愿意骑自行车、电动车出门。”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三镇探访发现,为了合理分配路权,全市已经有数百条主次干道进行了微改造,划分了单独的非机动车道。在中山大道利济路,单向四股机动车道看起来比正常机动车道要窄一些,双向道路的最右侧都用蓝色标识设置了一股近2米宽的非机动车道。
在新华路,记者看到,非机动车道被花坛与机动车道隔离开,骑行条件非常好。在光谷的关山大道上,有轨电车内侧有一股十分宽敞的道,尽管没有明确标识为非机动车道,但除了偶尔有机动车借道通行一段外,基本上供非机动车行驶。
记者从武汉市交管局秩序处获悉,武汉每年新建、改造200多条道路,其中主干道有二三十条,在所有道路改扩建中,非机动车道的规划都被纳入方案中。而现有道路缺乏非机动车道的现状,也在不断微改造中得到改善。
中山大道贯穿老城区,非机动车通行量非常大,此前,非机动车多与行人在人行道上混行,但该路的断面路口多,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需要上上下下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交管部门对六渡桥至武胜路沿线进行了改造,将3.5米至3.75米宽的机动车道缩窄为3米宽,四股机动车道瘦身后,腾出来一股1.5米至2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改造过后,该路段的非机动车通行秩序良好。
据介绍,全市有28条主次干道进行了机动车道瘦身,用来增设非机动车道。针对非机动车道上的违停,交管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维护非机动车的路权。
除了给机动车道瘦身来增加非机动车道,近年来,武汉还对部分行人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进行了微改造,让道路通行条件更适应非机动车行驶。
根据全市规划,今年开始各区每年要对现有道路中,非机动车道不连续、没有降坡的路段进行不少于10公里的改造,慢行交通体系将成为武汉交通路网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 FDC.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亿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武汉亿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信息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1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71382223 举报邮箱:563391721@qq.com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