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先知先觉发财!武汉鼓励市民下乡,这些模式可借鉴

长江日报 2017-04-16 08:17
【摘要】
“日前,武汉市出台《关于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暂行)》,即鼓励市民下乡“黄金20条”,引发广泛反响。据武汉市农委初步统计,2016年底,武汉市6个新城区长期空闲农房约11.6万套,占农房总数的15.8%。”
导航条

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武汉的一些乡村

发现已有部分先知先觉的市民下乡创业

带动一方村民致富

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借鉴经验,你也可以

能人、企业家下乡

破旧村落变身美丽的鲜花小镇

一条条姹紫嫣红的花毯,随着山坡的起伏延绵到远方的法式城堡。2年时间,闲置农房经过升级改造,变成了民宿、酒吧、咖啡厅,破旧的天星村变身美丽的法式鲜花小镇。蔡甸区大集街回乡创业的老板许江,就是把天星村变成鲜花小镇的“魔术师”。

从房地产开发起步的许江2年投资5亿元,通过改造统一对外招商,村民留下两间房自住,其他房间用于经营。村民通过土地、房屋入股增加收入,平时帮忙打扫卫生赚点补贴。经过改造后的闲置房屋,将统一规划,重点引进民宿、养老、婚庆、餐饮等行业,预计未来3年将建成4800多亩鲜花主题的休闲度假综合体。许江说,“黄金20条”更加坚定了自己到农村发展的信心。

前不久刚开业的黄陂区杜塘村葛家湾“木兰花乡”景区,清明节期间日均接待游客8000人。该景区由当地能人葛天才返乡创业实施整村改造,村民以空闲房屋入股成立合作社,为木兰花乡提供配套服务。

葛天才介绍,该村湾共有72户农户,“黄金20条”公布前,仅有12户签署入股协议。现在,签约农户发展到56户,全村农户房屋利用率达到77.8%。按每年保底分红10%计算,签约农户每年每平方米可收益200元,户平增收2万元以上。

知识分子下乡

教授开设书院农户一年增收4万

青石砖路、黄泥色墙,郁郁葱葱的老树下,颇有一番荆楚风味的小朱湾显得古色古香。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小朱湾中心位置的农家乐“老渔翁”,古风古韵的灯笼随风轻摆、飞檐翘角的屋梁挂满瓜果,一条退休后的木船摆放在屋前,种满了绿植,变成靓丽的风景。

今年刚退休的张能安是“老渔翁”老板,此前到小朱湾游玩,一眼看中了这个村庄。“没想到村湾环境改造后变得这么好看,就像生活在旅游景点里一样。”他回城后邀请了5位退休的老哥们,以每年租金8万元的价格合伙租下小朱湾村民段传斌的房子。“我们刚刚开业一个月,纯利就达到了4万多元。”

华中师大教授许刚以每年4万元的租金与农户付华荣签了5年合同,把他的新民文化书院搬到了小朱湾。退休前任职武汉科技大学的胡勇教授,以每年3万元的租金签了3年合同,在小朱湾开起了民宿。曾经人烟稀少的小朱湾,如今变成了市民下乡游玩的好地方。

城镇居民下乡

生态园养野猪种草药

让饮食更美味更安全

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植被,纯净的空气……黄陂区姚家集街木兰天潭一片原始生态景象,野猪自由出没。记者来到这里发现,眼前精明干练的“猪司令”,一度在城市享受近20年全职太太的轻松。

1984年,16岁的涂娅莉离开家乡木兰草原,到武汉市区打工。婚后,涂娅莉一心在家相夫教子,丈夫的事业越来越大。2009年,涂娅莉回乡考察,在村支书陈小安的帮助下,成立木兰天潭生态农业园,投资上百万元,在当地高米山等天然山林放养野猪,流转土地500亩,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100平方米做冷库、300平方米从事餐饮。

06

近些年,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供不应求。涂娅莉总结了一套生态饲养野猪模式,实现猪粪、果树、水产等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开发。如今,已建成野猪园、蛇园、水产园及果园、植被观赏园等6大特种养殖、种植基地,出产的野兔、野鸡、黄松等系列绿色健康食品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健康家宴大菜。下一步,她还将引进芍药、玄参、麦冬等食药两用的中草药品种,租借上千平方米闲置农房开展农产品加工,“发扬中药养生功能,让市民餐桌上的食物更美味更安全”。

(责任编辑:肖雯静)

1 2 3 下一页 显示全文

0
0
0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

为您推荐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 武汉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读书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一切属于教学质量好的房产。但是选不好的话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报名成功~客服人员将会尽快与你联系~

您还可以在 “用户中心 >> 我的订单” 实时里查看订单处理状态

确定报名
打赏
我的积分 5800
1积分 5积分 10积分 50积分 100积分 200积分
积分
打赏
  • 武汉新房
  • 热门商圈
  • 武汉地铁房
  • 武汉楼盘
  • 特色选房
  • 推荐页面
  • 武汉二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