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武汉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一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正顺利推进
长江日报记者连日探访武汉各大项目工地
“晴天带伞”“打伞干活”
已成为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生产生活常态
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正酣
路、桥、隧、地铁建设顺利推进
当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湖底、双层超大直径隧道——两湖隧道也正在施工,518名建设者在此奋战。
15日,在东湖段风光村工作井施工现场,长臂挖机正在从基坑取土。工作井内,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穿橙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绑扎腰梁钢筋笼。明年上半年,2台直径15.09米的盾构机将从这里始发,开始掘进,朝着2024年建成目标又进一步。
8月15日,两湖隧道(东湖段)风光村盾构工作井施工现场,长臂挖掘机正在基坑取土。记者任勇 摄
16日,位于汉阳芳草路的武汉地铁12号线港口村站,一台大型悬挖钻机正在往地下钻孔,进行桩基施工;旁边一台履带吊车正在吊装一个超长钢筋笼,将它吊入另一个已经打好的钻洞,准备浇筑混凝土。
“港口村站是一座地下二层地铁车站,长199.3米,宽20.7米,深17.44米,共设置5个出入口,与远期24号线换乘。” 施工单位中铁七局项目副经理王礼新说,从今年4月主体结构正式施工以来,截至目前,车站已完成了18根立柱桩和32根围护桩的桩基施工,建设顺利推进中。
地铁12号线港口村站项目,进行桩基钻孔施工。通讯员郑忠祥供图
本月,一批城建重点道路将迎来重要节点:
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张之洞路)工程在为本月的盾构始发进行准备,盾构机已经吊装调试就位,蓄势待发;
沙湖大道(秦风路—杨园南路)跨徐东大街立交工程的顶推钢箱梁段已安装就位,为近期顶推“飞跨”徐东大街做准备;
和谐大道(黄孝河—汉黄路)预计10月通车。
建设工人全力奉献他们坚守岗位近一个月没回家
16日早上6时,天刚亮,沙湖大道跨徐东大街立交工程施工人员王鑫的手机闹钟响起,他迅速起床洗漱,和中建一局工长林茂来到工人集中住宿点,负责送30多名工人上班。
步行5分钟,从宿舍到达施工现场,王鑫盯着每名工人扫码、测温、手部消毒再进场,时刻注意工人师傅有没有规范佩戴口罩。晚上回到宿舍,王鑫还要清查班组人数,晚上确保没有人员外出,检查房间的消毒记录。
除了负责30多名工人的防护措施,王鑫还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他负责混凝土箱梁的预应力张拉施工。
“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他家住在洪山虎泉,平时一般半个月回家一次,和父母吃饭,拿一些换洗衣服。但这次,他从7月20日开始就没有回过家了。“父母还是比较担心我的,但我跟他们说,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年轻小伙子王鑫笑着说,有了这次经历感觉自己更有担当了。
14日,沙湖大道(秦风路-杨园南路)跨徐东大街立交工程,施工人员正在作业。记者任勇 摄
目前,全市除少数区域工地工程建设受疫情防控影响外,全市大部分建设工地都在正常施工,铆足劲加快建设。所有建设者都以大局为重,克服自身困难,坚守岗位,为城市建设奉献力量。
严把工程质量关
保质保量,建设标准严格精细
在两湖隧道(东湖段)风光村工作井施工现场,上海隧道公司该项目常务副经理薛建忠和技术人员正在查看基坑结构施工。“保证施工进度,还要严控质量,地下连续墙施工是地下工程施工的生命线,我们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各道工序质量。”薛建忠说。
8月15日,两湖隧道(东湖段)风光村盾构工作井,施工人员正在绑扎腰梁钢筋笼。记者任勇 摄
在沙湖大道(秦风路—杨园南路)跨徐东大街立交工程,技术人员对焊缝逐一进行探伤检测,确保每条焊缝保质保量完成。
与此同时,武汉地铁建设工地也传来捷报,5号线“大动脉”——张家湾主变电缆通道成功打通,经过每天4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的连续调试已具备送电条件,为该线如期开通试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铁5号线张家湾主变电缆通道成功打通,已具备送电条件。通讯员袁永华 摄
5号线张家湾主变电缆通道工程地下管线复杂,施工需要穿越白沙洲大道,沿线燃气管、高压电缆、给水、排水等各种管线错综复杂,且埋深大,调查难度大。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二级项目经理谢丽军说:“我们成立了管线专班,创新探测方法,较传统方法节约90%的时间,既安全又为后续的管线迁改施工工期提供了保证。”
地铁5号线张家湾主变电缆通道成功打通。通讯员袁永华 摄
建设安全防控到位
工地封闭管理全面消杀
连日来,记者探访多个建设项目,所有工地全部进行封闭管理,仅留一个大门进出。人员和车辆进出,严格按照相关防疫要求,必须戴口罩、扫码、测温、登记,实名制进入工地。每个工地,每天都保持2次以上全面消毒,对于人员较集中的重点区域进行3—4次消毒。
地铁11号线三期首开段项目江安路站项目,人员扫码测温通过实名制安全通道。通讯员袁永华 摄
在两湖隧道(东湖段)风光村工作井工地,进工地除了规定的扫码、测温等,还必须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外来人员进场,还必须有项目部具体部门对接人员带领;外出必须由项目经理签批,持证明一式两份,外出人员回来时,必须如实填写当天去过的所有地方。
“目前,人员全部进行集中管理,对于少数在外租住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求全部搬入工地,集中住宿。”上海隧道公司该项目常务副经理薛建忠说,全员已经进行了4次核酸检测,一天2次测温,建立“一人一档”,全场一天进行2次消杀。
中铁十四局两湖隧道(东湖段)项目部,设置了一间防疫隔离室。记者陶常宁 摄
中国一冶普仁医院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修。“为了实现‘两点一线’封闭管理,为劳务人员提供‘点对点’包车服务,安排大巴车统一接送工人上下班。”一冶建安项目负责人说,每天中午,午餐统一配送至工地,送到每名工人手上。
13日早,工人们下车后,排队进入青山区普仁医院建设项目工地现场。通讯员赵杨 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城建局了解到,城建部门已制定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督查督导,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研究建立工地疫情防控人员封闭管理信息化平台。
武汉城建今年的“小目标”,包括98项城建工程:
确保地铁5号线、16号线、6号线二期等28项重点工程按时完工;
加快30项计划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推动白沙洲大道快速化改造、两湖隧道(南湖段)、古田一路等重大项目在三四季度尽快落地开工;
加快40项续建工程推进。
有你关心的建设项目吗?
一方面严抓防疫
一方面建设脚步不停歇
点赞为武汉加油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 FDC.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亿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武汉亿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信息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1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71382223 举报邮箱:563391721@qq.com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