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一则土拍规则调整的公告(由拍卖改为拍卖+招标)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新规则下,只有综合实力最强的3家房企才能参与最后的竞拍;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中小型房企碰上巨头,必败无疑;不少业内人士惊呼,中小房企要被赶出一线了。
本轮调控的时间,可能比许多地产人想像的要长。而土拍机制,是最有可能成为“长效机制”之一的。明源君通过对各城市的土拍机制梳理后发现,上海的“竞价招标”机制是相对市场化,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最有可能被其他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被广泛采纳的。
如果其他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的土拍都采取类似机制,中小房企该如何应对?
如何才能不被赶出一二线市场?如果主动放弃一二线市场,以后又该如何生存?
在明源君看来,有3条路可走:
1、继续留在一二线城市市场,
销售规模在300亿以上、排名在top50以内的房企,首选战略仍是继续冲规模,自己当老大;
销售规模在150亿以上、排名在top50至top100的房企,就需塑造自己的特色,寻找差异化,争取在日后合作拿地、合作开发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而销售规模在150亿以下、排名在top100以后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个“大腿”抱,争取与人合作;
2、主动放弃一二线城市市场,市场重心下沉到三四乃至五线城市。
房企需要有着明确的战略选择、很强的成本能力。
3、走多元业务路线或整体战略转型。
需要特别注重新业务与现有地产主业的协同效应。
下面明源君先来分析政策本身:
01
为什么说“竞价招标”更科学合理
可能在一二线被推广
▿
我国之前的土拍,一般都是“价高者得”,这个谁也无话可说。
本轮调控各地方政府试图通过限地价来限房价,不再搞“价高者得”。出发点本来也没问题,但之前采取的政策却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有点荒谬。
明源君梳理了下市场上主要的土拍新机制,大致有“熔断”、“熔断+抽签”、“限地价+竞房价”、 “限地价+竞自持”、“招标+拍卖”等五大类。
明源君下面分别来说其有什么问题:
2018-03-28
2018-03-28
2018-03-27
2018-03-28
2018-03-27
2018-03-26
网友评论(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