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李金友
9月28日,“李书福造手机”一锤定音。半年前的3月30日,造手机的小米宣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正式进入造车领域。
造手机的雷军要造汽车,而造汽车的李书福要造手机。背后是什么逻辑?
■ 互联网科技公司下海“造车”,传统车企感受压力
进入汽车行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小米不是第一个。
在小米官宣造车之前,百度、阿里、华为、腾讯都已经先后进入汽车行业,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旗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等。
百度深耕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搭载有百度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的红旗汽车,在北京、长沙开展技术测试和示范运营。
“不造车”的华为,以“Hi”智能网联系统集成为抓手,深度植入北汽新能源、重庆赛力斯等车企的智能网联汽车,带有“Hi”标识的北汽极狐、赛力斯,在4月份的上海国际车展前后吸睛无数。
在一众或深或浅涉足汽车行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中,要造整车的,小米是第一个。
小米“不差钱”地布局汽车整车业务,9月初正式注册成立造车公司,已在全国招募500余名自动驾驶研发人员。
互联网科技公司“软件定义汽车”,让传统车企感受到了冲击。
■ 汽车与智能手机正在不断交集
小米造车与李书福造手机,其背后有着一定的深层联系——汽车与智能手机正在不断交集,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组合。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新四化”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目前业内普遍的观点是,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智能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代表工具,而是“四个轮子的大手机”,最终将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而且能和手机、平板电脑一样,属于万物互联的一端。眼下,各大车企都在造“智慧的汽车”,加入物联网生态链,并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造手机的华为、小米、OPPO“下海”造车,在汽车行业深耕20多年的吉利,跨界造手机也有基础。
■ 互联网科技企业、车企发力智能座舱
汽车智能化不断深入发展,智能座舱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智能座舱领域,华为通过鸿蒙系统实现了座舱和手机的无缝衔接。打造智能座舱,让座舱和手机之间的联动绕不开、躲不过。
在智能座舱领域,吉利早有布局并已有建树。早在2017年,李书福就布局亿咖通科技,专注开发智能座舱。亿咖通的智能汽车构想是:基于全球在线云服务,让手机、车机时时在线,通过同一个账户,让车辆与手机互相识别,数据共享、千人千面。今年8月,亿咖通全新车机操作系统银河OS落地于吉利星越L,并逐步向吉利其他车型推广。
李书福认为,手机不离身,用户不下线已成常态。一部智能手机+一台智能座舱,就可直连企业和消费者,手机与智能座舱相互赋能,正在变成现实。
通过造手机与智能汽车形成自己的生态链,实现数据共享,在为用户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可抵御其他跨界到汽车圈企业的“进攻”——这也许是李书福跨界造手机的背后逻辑。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 FDC.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亿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武汉亿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信息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1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71382223 举报邮箱:563391721@qq.com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