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农民的出路是什么:回农村做“城里人”

新华网 2016-04-14 09:03
【摘要】
“今年43岁的赵巧容便是“城里人”的一员。她在城关已打工20多年,“早些年住在城里,可始终觉得自己是乡下人。如今住回了村里,反倒像是城里人了”。”
导航条

农村和农民的出路是什么?融入城市?秉持特色?抑或其他?

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金蛇头村,一个临城滨海小渔村,面对日益明显的城市化进程,又将作出什么选择?

“城里人”回来了

“哟,咱们的城里人回来了呀。”“还是咱们村的生活好。”

最近,金蛇头村里的妇女们议论最多的,便是许多搬到城里住的村民又搬了回来。

今年43岁的赵巧容便是“城里人”的一员。她在城关已打工20多年,“早些年住在城里,可始终觉得自己是乡下人。如今住回了村里,反倒像是城里人了”。

回到农村做“城里人”,这可是新鲜事,细一打听,却又不那么新鲜。

最早,村里只有一条土路通往城关,坑坑洼洼,满是窟窿;晴天灰尘扬,雨天泥坑多,出行十分不便。“那时,我老公做梦的时候都在抱怨这条路难走。”赵巧容回想起当时的经历,打趣地说。有了孩子后,这条路成了她心里的疙瘩——当时还没有像样的公交车,村里靠私人的面包车去往城里,不仅价格高,而且没有安全保障,她只能每天骑摩托车送孩子上学。2010年,在丈夫的劝说下,她一咬牙,搬城里住了。为了省钱,一家三口蜗居在1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就这间小屋子,每月还要花费近400元。

拘束、简陋、压抑……虽然住进了城里,但赵巧容内心始终觉得自己是住在城里的乡下人。就在她风风火火搬进城里不多久,村里也风风火火地变起了“脸”。

先是通了公交车,而后又修通了村里至城区的道路。去年,村里修建3公里路灯,还增加4条村内路网。加之中心城区扩大,原来交通不便、人员流失、经济滞后的村庄,俨然成为一座新兴临城滨海小渔村。

短时间村里的大变样,让赵巧容直怨丈夫没眼光。

于是,她拎着大包小包搬了回来。她把原来的三层楼旧房子重新装修了一番,一家三口从城里蜗居的小房间,搬回了现在的滨海“小洋房”里。

村里人“进城”了

金蛇头与许多村子不同,既是滨海渔村,又毗邻城区。随着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金蛇头村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距离城区的南岸公园仅1公里多。

可这一区位优势,早些年,却也伴生发展劣势。过去,金蛇头建有运输码头,往来繁忙。近年来,由于动车等交通项目建成,码头停运了,群众收入降低,人流量减少。

难道,城区的发展需牺牲这一昔日繁华小渔村?自然不是。交通的发达,也为金蛇头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前销售海鲜,别说外地了,进一趟城都不太容易。”渔民何安赐说,金蛇头村的海鲜在当地十分有名,但过去交通不方便,销售是难题。

现在通了高速、动车,运输越发便利,当地人也会购买海鲜带给外地的朋友。何安赐晚上出海,白天将海鲜送往市场销售。行情好的时候,一趟卖个千把元不是问题。现在,他是天天往城里跑,邻居都打趣称他为“城里的大老板”。他计划今后在村子里开个海鲜大排档,自己捞、自己煮、自己卖,那时赚的就更多了。

“随着时代发展,捕捞养殖这种辛苦活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从事,他们更倾向于在城里找一份相对轻松的活。”金蛇头村支书何安宁说。

过去村民的出路比较单一,靠海吃海,许多年轻人早早就上船帮父母忙,甚至为此放弃学业。然而,日渐饱和的市场导致村民捕捞利润缩减。

如今,村民纷纷选择喜欢的职业。有的村民继续从事捕捞养殖,有的村民选择到城里就业,有的村民开起了海鲜酒楼排挡……原本的传统小渔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
0
0
0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 武汉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读书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一切属于教学质量好的房产。但是选不好的话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报名成功~客服人员将会尽快与你联系~

您还可以在 “用户中心 >> 我的订单” 实时里查看订单处理状态

确定报名
打赏
我的积分 5800
1积分 5积分 10积分 50积分 100积分 200积分
积分
打赏
  • 武汉新房
  • 热门商圈
  • 武汉地铁房
  • 武汉楼盘
  • 特色选房
  • 推荐页面
  • 武汉二手房